首页 书评 正文

1984书评,100本好书推荐书目

2021-12-29 14:05:24 5118
文思网

1984书评,100本好书推荐书目

看完《1984》后的读后感是怎样的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有没有对书《一九八四》的读后感

《一九八四》读后感。我不是很喜欢读小说,或者说不读小说,自识字以来,完整的看了两本小说,一本是一个台湾作家写的《千江有水千江月》还有一本便是这本《一九八四》。我之所以能坚定的看完长达18万字的小说,是因为乔治。奥威尔描写的是在一种极权政治制度下人民的生活。寥寥三百多页的书,却无比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个彻底的集权主义的世界。无产者的麻木不仁与浑浑噩噩;外围党员的愚昧无知与狂热崇拜;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核心党员对这个国家的牢牢控制。更难能可贵的是,小说写于1948年,却惊人地预见到了集权社会主义的可怕之处,书中的描绘与几十年后苏联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极其相似。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党对人民看似无声无息实际上却滴水不漏的思想控制。随处可见的电幕,起到了如此严格的监督作用,使得人们在生活中不能有一丝的疏忽,流露出半点关于党的负面情绪与反抗思想。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电幕后就有看不见的思想警察注意到,并在半夜中无声地将人逮捕。每天都有活生生的人就此无声无息消失于人间。通过儿时起就开始的观念灌输与彻底的篡改事实,新一代的人早已麻木地屈服于党的控制下。即便是老一代,经历过党存在之前的历史的人,也大都被清洗干净,剩余的人也只能对党的描述有零星的怀疑,但却无奈地发现所有对历史的记忆都只存在于自己模糊不清的记忆中,而官方的报纸,书籍,记录,却随时地被篡改,永远证明着党的正确。正如书中所说“谁控制过去谁就控制将来,谁控制现在谁就控制过去”,过去不再是客观事实,而只是可以被篡改的说法。此外,党还通过普及新话使得无法从语言上表达出更富杂的内容,从而扼杀可能存在的反叛思想于摇篮之中。无缝监督与思想灌输,共同起到了思想控制的作用;双重思想的应用,更使得人们轻而易举,不经过大脑地相信老大哥的任何话语,哪怕是二加二等于五这种显而易见的思想谬误。此外,奥威尔在书中的一些理念也是深刻而富有远见性的。他总结了历史上统治者失败的原因,例如他们都没有从思想上牢牢的控制人民,只是杀死了持不同政见的人,却没能改变他们的观点。而新的集权主义社会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对于那些“思想犯”,他们总会被严酷的拷打与胡搅蛮缠的逻辑教育所击垮,最终接受党的思想灌输。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既得利益者无比精明,他们通过无休止的战争来消耗过剩的产能。也许社会的发展早已停滞,也许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既得利益者的生活实质上也并没有多么优越,但他们的资产与权力相比无产者与外围党员却及其悬殊。正是为了保持这种差距,位于边境的不痛不痒甚至不一定存在的战争却永不停止;同时也只有在这种战争环境下,人民的情绪才有一个发泄口,狂热的战争与仇恨情绪抑制了其他思想的产生。绝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是不受战争影响的,但他们依然被灌输着国家在打仗这事实,对领袖和党有着狂热的信任。这正是奥威尔提出的“战争即和平”这一口号的深刻的含义。事实上,全书描写的集权主义社会的最可怕之处,是人民看不到任何反抗与推翻政府的希望。这种恐怖是骨子里的恐怖,并非酷刑折磨那种肉体上的痛苦,甚至在监狱中酷刑也只是作为“帮助"人们接受教育的手段;这种恐怖也不是生灵涂炭流血漂橹的暴政,事实上人们只是愚昧和麻木,既然历史事实全部早已被篡改的面目全非,党所宣传的物资产量社会进步又只是一串毫无意义的数字,人民根本没有同过去比较的基准,自然无法判断政治的优劣之处。就连主人公记忆中依然存在对党存在以前的日子的模糊印象,内心里对党有着反叛思想,也如所有其他人般被思想警察抓住,在审讯与教育前彻底崩溃,思想被彻底改造,最终屈服于老大哥,热爱老大哥。主人公的失败正昭示着这样的社会似乎永远不会被推翻。这是一种绝望的恐怖。本书想象力超群,内容发人深省,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经典。对于当下,有个老师给我这样讲过一句话:“不悲伤、不愤怒、不忧郁、不彷徨,但求理解。

《1984》读后感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展开

反乌托邦

收藏
分享
海报
5118
上一篇:《活着》书评,活着第一章阅读感悟 下一篇:报告书评语,家庭报告书评语简短班主任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